kingcarart(金車文藝中心) 2019/8/15 13:21
地景變遷下帶來的回憶、日常經驗記憶所建構的空間以及透過生活想像創造出的微縮片段,員山館9-12月邀請三位藝術家,透過不同媒材描繪出他們對日常、回憶與空間的觀察,讓觀者一同進入全新層面的「新視界」。
蕭博文/油畫創作
從小對藝術特別喜愛的創作者蕭博文是淡水人。大學時期就讀師範大學美術系,選修水墨創作,大學畢業後,任職藝術行政兩年,如今重返校園,就讀台灣藝術大學美術系碩士班,媒材則由水墨轉換成油彩,問他為什麼有這樣的轉變?他說:「有些時候當某種技法已不能滿足自己所要表達的,那就該嘗試轉換了」。
回到九〇年代,那時的他過著童年無憂無慮的生活,常到家裡附近的「沙崙海水浴場」探險,每逢節慶,回到板橋的外公外婆家也必定去廢棄的「大同水上樂園」走一遭,這些都是過去具有代表性的遊憩區,隨著時間推移先後從地圖上消失,但即便如此,地景變遷下的諸多記憶,卻轉化成蕭博文這次展覽主題「遊棄區」所關注的核心, 以影像為參照,採用風景油畫的形式將1980末至1990年代臺灣汽車旅遊指南的照片重見天日,那是個主題樂園飛速發展的時期,在其踏查、創作的過程中強烈感受到消費文化所帶來的各種奇觀,以及休閒生活伴隨著現代化邏輯下的種種現實。
將各種地景印記透過繪畫從原本的文本脫離出來,先是消弭了圖像的時間感,再採用傳統的分色立體影像技術,畫面猶如印刷失誤造成的色板錯位,觀者將戴上復古的3D眼鏡感受逝去的幻象。這次展覽以繪畫的形式再現被遺棄的地景圖像,藉由廢墟風景提出有別於制式、官方的地方敘述去做觀看,你將會發現「遊棄區」雖說是一種集體意識,但對於每位參與其過去的人來說,卻擁有各自不同的獨特意義。
李怡萱/壓克力創作
對於空間非常依賴的藝術家李怡萱,因從高中開始就離家住宿生活,所以早就習慣了住宿狹小的生活空間,「空間的擺飾跟配置就像另一個我一樣融入在我的身體感知裡,一個動作甚至是一個聲音,都能夠喚起我的記憶。」李怡萱這麼說著。
記憶也是人類不斷累計經驗的歷程,而時間流逝的感知,存在於人們當下正在進行的回憶意識,當我們意向過往經驗的某件事或某一時刻時,現在的感知就會從而與過去的感知產生聯繫,留在每個人腦海的記憶。這些記憶往往是先前所處的情境下所帶出的知覺存留,如此對之前事件記憶的留存,在往後或許會因為某件事而被喚起,並且再一次活化,形成長期記憶裡的情節記憶。而這次藝術家李怡萱帶來的展出會有兩類,一個是她對於空間的記憶,另一個則是對於家鄉的記憶。
作品反射著她個人身體感受,讓我們看見她那單純的生活態度,日常生活中發生的一些小事情都可以觸動她的心,這些小事它們卻是由很多的不經意下去組成,隨手可得的報章雜誌、家中的老舊書櫃又或是不起眼的老物件,在她眼中都散發著獨一無二的魅力,結合生活上許多不同意外的感受,就如同生命隨機不可測的特性一般豐富了她。
藉由這檔展覽,李怡萱希望透過作品的形式與擺設,甚至用觸覺讓觀者回憶起過往經驗,一種經驗再經驗的感受,處存在大腦深處的記憶,在各種的游移記憶中,去觸碰每個人的內心,並將那樣的感受書寫下來,成為另一種藝術型態的交流。
寧芮潔/複合媒材創作
寧芮潔,畢業於僑光科技大學,當了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兩三年後成立公司──「艾克森數位設計有限公司」,並在設計圈中打滾了十五年之久。一直到2018年中時,她深深的思考,自己幫助了許多業主成就他們心目中的品牌形象,那有沒有可能做自己的東西?於是她抱著破釜沉舟的決心,將公司交給朋友經營,開始自己的創作旅途。
離開設計圈後,首次嘗試的作品就以立體為主。在此之前,她曾接觸了植栽組盆手作,但自從接觸過水泥以後就深深的愛上,便以水泥做為主要創作。
『公地悲劇』即是本次展覽的主體核心,人類,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的過程中,過度貪婪索取地球的自然資源,將資源耗損,並將其代價轉嫁所有可使用資源的其他人。過度的使用與破壞,讓我們互相爭奪,漸漸失去了自我價值,甚至失去了人類最終可享受自然資源的自由與居住棲息地。
在她的作品中,將會看到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日常用品,像是無居浮島她使用水泥、樹枝、植物、發泡劑、麻繩、廢棄手機殼、廢棄衣物、鋁線、木片、紗布等各式材質,並搭配模型小人,呈現出獨特的氛圍。「希望藉由此次的展覽,將人們重新帶回自然裡,透過無限生活想像,創造出微縮的光影片段。」寧芮潔這麼說。隨著微造景的擺設不同,深刻地影響到觀者的想像空間,這些不同的想法與解讀,便是此次展覽中,展品與民眾進行對話的真實產物。
*參觀資訊*
時間:周一至周日 9:00—17:00 (除夕休館)
地點:金車文藝中心 員山館|宜蘭縣員山鄉員山路二段326號 會議中心B1[/size]
(2,167 views)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