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美術新聞/美術繪畫新聞/美術設計新聞2013/08/22~2013/08/28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47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26/10496649.html


大師所藏:世間無限丹青手 細數中外文化展示周三項展覽活動亮點



北京新浪網 (2013-08-26 04:11)
分享|





  《大師的窖藏》 「走進中國的六分之一」

  展覽時間:9月1日-7日

  開幕時間:9月1日11:00(北京時間)

  展覽地點:自治區博物館

  參觀時間:9月1日-9月7日,每日10:30-16:30(精品展期間,周一不依慣例閉館),不限制參觀名額及方式

  亮點:觀吳昌碩寫意花卉 品黃胄人物畫筆墨

  傳統的中國繪畫藝術無疑是文化百花園中的一束靚麗的奇葩。本次展覽將首次在新疆展出吳昌碩、齊白石、徐悲鴻、潘天壽、傅抱石、李苦禪、吳作人、林風眠、李可染、關山月、白雪石、石魯、吳冠中、黃胄等大師作品76幅,皆為20世紀100年來中國名家巨匠的精心之作,堪稱中國畫之精粹。從他們的作品中,不但可見20世紀中國繪畫多姿多彩的面貌,而且可窺見從古至今中國畫的變遷淵源。

  吳昌碩為我國近、現代書畫藝術發展過渡時期的關鍵人物,「詩、書、畫、印」四絕的一代宗師,晚清民國時期著名國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與任伯年、趙之謙、虛谷齊名為「清末海派四大家」。吳昌碩擅長寫意花卉,他以書法入畫,把書法、篆刻的行筆、運刀、章法融入繪畫,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獨特畫風。他以篆筆寫梅蘭,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筆力敦厚老辣、縱橫恣肆、氣勢雄強,構圖也近書印的章法布白,虛實相生、主體突出,畫面用色對比強烈。

  吳昌碩繪畫的題材以花卉為主,學畫較晚,40歲以後方將畫示人。前期得到任頤指點,后又參用趙之謙的畫法,服膺于徐渭、朱耷、揚州八怪諸畫家的畫藝,從中受惠甚多。他酷愛梅花,常以梅花入畫,用寫大篆和草書的筆法為之,墨梅、紅梅兼有,畫紅梅水分及色彩調和恰到好處,紅紫相間,筆墨酣暢,富有情趣,曾有「苦鐵道人梅知己」的詩句,借梅花抒發憤世嫉俗的心情。又喜作蘭花,為突出蘭花潔凈孤高的性格,作畫時喜以或濃或淡的墨色和用篆書筆法畫成,顯得剛勁有力。畫竹竿以淡墨輕抹,葉以濃墨點出,疏密相間,富有變化,或伴以松、梅、石等,成為「雙清」或「三友」,以寄託感情。

  菊花也是他經常入畫的題材。他畫菊花或伴以岩石,或插以高而瘦的古瓶,與菊花情狀相映成趣。菊花多作黃色,抑或作墨菊和紅菊。墨菊以焦墨畫出,菊葉以大筆潑灑,濃淡相間,層次分明。晚年較多畫牡丹,花開爛漫,以鮮艷的胭脂紅設色,含有較多水分,再以茂密的枝葉相襯,顯得生氣蓬勃。荷花、水仙、松柏也是經常入畫的題材。菜蔬果品如竹筍、青菜、葫蘆、南瓜、桃子、枇杷、石榴等也一一入畫,極富生活氣息。

  黃胄為中國畫藝術大師,社會活動家,收藏家。中國第一座大型民辦藝術館——炎黃藝術館締造者;中國畫研究院、中國工藝美術館籌建者;黃胄獨創性地將速寫融入中國畫,開啟了全新的人物畫筆墨範式,拓展了中國畫藝術語言,有大量藝術作品及《黃胄作品集》《黃胄談藝術》等30餘部著作傳世。

  ??? (文/首席記者 劉書成)



  ??? ?? (?圖/自治區文化廳提供)



  ? (?圖/自治區文化廳提供)

  (原標題:大師所藏:世間無限丹青手 細數中外文化展示周三項展覽活動亮點)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48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2024.aspx



『筆墨同心』-盧火旺、黃美惠書法聯展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30826 18:11:20)「筆墨同心聯展」由書法創作者盧火旺、黃美惠伉儷聯合展出,彼此化身筆與墨,同心創作,互相切磋,如同筆墨之間的關係,兩者交互方能展演奇觀。8月28日至9月11日將在文化部所屬國立台南生活美學館展出,歡迎各界踴躍參觀!

盧火旺自幼即喜塗鴉,在其臨摹的佛像圖中,可管窺其細膩筆法。高中時如願進入美工科就讀,接觸到素描、國畫等,感受藝術之魅力如同磁石,引領他深入探索,後追隨書法名家張添原老師研習書法至今二十餘年,持續鑽研書法藝術的奧妙。盧火旺先生在書法方面涉獵廣泛,不僅金、篆、隸、楷、行草等各體兼備,尚習篆刻,近年更在創作上自成一家,作品曾獲台南縣勞工書法比賽社會組第一名、94年度南部七縣市美術比賽書法類社會組入選。張添原老師曾說「觀其字即知其性」,從其作品可探知其處事細心之個性。

黃美惠則於婚後在丈夫盧火旺的潛移默化下,始領略書法之美。由於黃美惠個性開朗活潑,書法學習進程乃由行、草入門,爾後更獨愛大篆所流露出的自由奔放與瀟灑俐落之風,作品呈現渾然天成、不加矯飾之美,近來亦醉心於漢簡之隨心所欲、揮灑自如之妙。夫妻二人的導師張添原老師潛心研究教授甲骨文,在張老師的耳濡目染下,初步嘗試幾幅甲骨文作品,於100年時意外獲得府城美展優選,使黃美惠更增信心,在書法創作上篤志益堅。盧火旺、黃美惠夫妻聯展,歡迎各界賢達蒞臨觀賞,互相切磋交流!

訊息來源:文化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2024.aspx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48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28/10515107.html



蓮的詩意——向國畫學習構圖的意境



北京新浪網 (2013-08-28 02:10)
分享|


  蓮花自古以來都是文人騷客歌詠描繪的對象。「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說的是荷塘的壯闊;「唯有綠荷紅菡萏,卷舒開合任天真」說的是荷花的純潔。君子愛蓮,敬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美人愛蓮,喜她「日照新妝水底明,風飄香袂空中舉」。蓮是詩意的,想要拍好蓮花,自然也要注重意境。而中國傳統國畫就以意境的營造相長,許多國畫的技巧都值得在攝影當中借鑒。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些佳能「感動典藏」攝影大賽的佳作,一起品味攝影構圖中的詩情畫意。

  1. 留白的藝術

  國畫最講究留白,疏密的處理往往是意境體現的關鍵。過滿,會讓人感到壓抑,過疏,又會覺得太清冷。只有掌握留白的度,疏疏密密,錯落有致才好。留白能予人豐富的聯想,以無勝有,收放自如。

  絢麗晨光 器材:Canon EOS 600D F/5.6 1/640 ISO 100

  這幅作品便很好地把握了留白的度,大光圈虛化背景,不著一筆,卻見荷塘之寬廣靜謐。整個畫面疏密有致,使畫面主體——紅蓮更加耀眼奪目。平時要多看多體會布局上的取捨和安排,分析畫面結構和主旨的表現關係,多加練習,不論你使用入門單反,還是EOS 5D Mark III這樣的「神器」,都能拍出意境幽遠的好作品。

  2. 空間感的表現

  在國畫中,空間感也是重要的特徵之一,寥寥數筆便能勾勒出挺拔的山峰和傾瀉的流水。不論是畫還是照片,雖然是平面的,但是好作品總是能帶人走進畫中,讓人「可游、可觀、可感」,這就是空間感的塑造藝術。

  水的律動,荷的靜謐 器材:Canon EOS 650D F/5.6 1/320 ISO100

  這幅作品荷葉排布的輪廓和葉邊流動的水形成了流暢的S型,營造了空間感。EOS 650D鮮艷的色彩解析使得末梢一朵紅花畫龍點睛。在國畫中點景是至關重要的元素,雖然占畫面比例不高,卻是最搶眼的主體,讓人印象深刻。

  3. 虛實的相生相伴

  中國道家思想中,虛與實相剋相生相互轉換。在國畫中,虛實相生能增強空間感,突出主旨。這種虛實的安排也常見於攝影作品中,利用光影、控制景深範圍等等手法,營造假作真時真亦假的浪漫效果。

  天光荷影 器材:Canon EOS 5D Mark II F/11.0 1/20 ISO100

  這幅作品轉換視角拍攝水中的荷花,水中倒影的虛與水面荷葉的實相互映襯,風吹荷塘,水波微動,使得荷花的倒影也彷彿同水波一道微微搖動,頗有「水闊雨瀟瀟,風微影自搖」之境。

  4. 簡潔為美

  國畫以寫意見長,無需複雜的描繪,寥寥幾筆,點到即可。雖然是簡潔的線條,卻也能傳達出無限的意蘊。在表達蓮花這樣純凈的素材時,雜亂的線條反而會破壞整體的氛圍。因此選取合適的角度,在畫面布局中盡量做減法,才能突出純凈的主旨。

  荷花圖 器材:Canon EOS 60D F/7.1 1/640 ISO400

  這幅作品突出荷葉莖幹的線條,簡單明了,不禁讓人想起周敦頤視蓮為花中君子,贊其「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高潔品格。線條斜向伸展,使畫面具有張力和動感。四周的暗角和留白使畫面乾淨,使人對主體加深了印象。

  5. 聯繫與呼應

  世界萬物都是緊密聯繫著的,沒有孤立存在的事物。國畫中也講求首尾呼應,氣勢連貫。在拍攝蓮花時,僅有花和葉,難免單調。但加入了其他的小生物,如昆蟲、游魚,便能使畫面充滿動感,頗有情趣。

  妙筆生花 器材:Canon EOS 5D F/9.0 1/100 ISO400 1/3EV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蜻蜓和荷花彷彿是天生一對,蜻蜓的動與荷花的靜兩相對比,相互襯托,使畫面充滿活力生機。特別的視角彷彿蜻蜓正和你對視,趣味縱生。抓拍昆蟲除了要有充分的耐心,還需藉助長焦鏡頭,高速跟蹤對焦和連拍模式,在這方面使用的EOS 5D Mark III、EOS 7D都十分適合。同時,拍攝時要注意花和蟲在畫面比例的平衡,位置和大小不恰當的話,非但不能表現出生趣,反而會讓人感覺花上沾了污點,得不償失。

  意境在很大程度上是只可意會而難以言傳的,掌握了基本原則之後,還需要大量的欣賞大量的練習,在欣賞和練習中體會和感悟意境的表達。同時,藝術是有相通性的,除了攝影作品,多欣賞一些美術作品、音樂作品、文學作品,都不失為提高底蘊修為的好途徑。

  攝影大賽8月雙周賽第二期「愛拍甜蜜微笑」已接近尾聲,同時8月月賽也將於31日截止。參加月賽有機會獲得PowerShot G1X、Speedlite閃光燈以及PowerShot A系列的相機,期待各位攝影愛好者的參与。

  PowerShot G1X搭載了接近數碼單反相機APS-C尺寸的1.5」CMOS圖像感應器,Digic 5和全新鏡頭,實現了具有專業水準的畫面表現力。HS System大大提升了暗光環境下的拍攝效果,降噪能力更加出色。PowerShot G系列作為佳能最高畫質的小型數碼相機,無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51
http://xor.tw/+4zcg7



人物側寫-父親字畫 汪秉龍的心靈雞湯





工商時報 楊曉芳 2013年08月23日 04:10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跟隨 @tw_chinatimes
宏齊董事長汪秉龍


宏齊董事長汪秉龍深信「不賺錢的企業是一種罪惡」,因此自2002年上市以來努力讓宏齊保持盈利狀況,直到去年,宏齊交出每股虧損2.62元的成績,甚至到今年第2季,宏齊已連續虧損7個季度,這樣的成績讓汪秉龍相當不好受。

「不找藉口、只找方法」的做事態度,驅動著汪秉龍每日工作超過12個小時、為宏齊找藍海。在宏齊與久元的辦公室裡已掛滿汪秉龍的父親汪金華多達2百幅以上的親筆書法、國畫作品,更是汪秉龍為自己打氣加油的良方,尤其掛在汪秉龍竹南辦公室門口的「宏觀格局、曲徑通幽」,更是鼓勵汪秉龍要堅持永續經營,不要被低潮打敗的心靈雞湯。

汪秉龍認為LED並不是慘業,大環境沒有不好,市場需求確實仍在成長,但不正常的產業競爭將讓LED經營者面臨更為激烈的考驗,對他自己、也是創業多年來最為艱鉅的一次挑戰。

汪秉龍在今年3月接下台灣光電半導體產業協會(TOSIA)理事長一職,他直言,此時接任該職務,壓力不小、理想也多。擔任TOSIA理事長將肩負推動兩岸合作的精神,推廣台灣LED高效能的產品,要創造台商進入大陸市場之有利條件,但如何讓競爭的雙方變成合作,作出雙方的差異化,也正考驗著汪秉龍在業內的溝通力。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55
http://xor.tw/+4zcg3


台灣第一人 李沃源作品獲北京典藏





工商時報 許俊揚 2013年08月24日 04:10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跟隨 @tw_chinatimes
台灣畫家第一位獲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典藏的畫家李沃源作品「玉山迎春」。圖/業者提供


近年來頗受到海峽兩岸藝術界矚目的台灣彩墨畫家李沃源,其高1米2、寬3米6的大幅畫作「玉山迎春」,在今年4月創下台灣畫家作品第一位獲北京毛主席紀念堂典藏。觀察過李沃源一系列作品的著名小說家朱秀娟深刻表示:「可以感受到中國江山景物氣勢磅礡、振奮人心、尤其畫中透露一股天地之氣。」李沃源作品尤受國際企業家總裁的青睞,點粧在企業大樓接待大廳,每每看了李大師的山水彩墨畫都鼓舞了該企業員工的戰鬥力。

李沃源為金門人,政戰學院美術系畢業,北京師範大學藝術學院書法專業碩士結業,作品在國內外獲獎無數,現任兩岸和平文化藝術聯盟總會秘書長及北京人文大學藝術學院客座教授。長期致力於兩岸和平藝術文化交流活動的李沃源,獲得兩岸官方及人民的好評及肯定。

今年5月其作品「富春江行旅」在北京以100萬人民幣高價拍出,聲譽在兩岸知名度再創高峰。今(2013)年7月起一連3個月受江西官方邀請進駐千年瓷器古都景德鎮創作瓷板國畫。

名文化人及藝評家吳放對於李沃源的彩墨作品表示:「看畫家李沃源的作品中,有山巒起伏氣勢磅礡、煙雲流動幽遠逸趣、草木疏密節奏層次,下筆落墨處,看到畫家搜盡奇峰壯碩江山了然胸襟的篤定自信,人物點景展現堅實老練速寫功力、構圖取景能以傳統國畫走出畫家獨特的創作風格」。

藝術市場常流行「千金難買早知道、牆上一幅畫勝過地上雙B車」這樣一句話,在在都說明了在藝術市場中,凡是市場績優股就有典藏的價值。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57


http://xor.tw/+4zcgc


台北故宮「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特展」演講會



文/鄭婷婷




台北故宮博物院配合正在展出的「溯源與拓展—嶺南畫派特展」,於7月18日舉行同名專題演講會。嶺南畫派由民初高劍父等三人創始,演講會扣緊展覽主軸「溯源與拓展」,從畫派創始人及民初畫壇談起、經第二代畫家藝術表現以迄畫派至今在台灣發展的情況,共有四場精彩的演講。由該院書畫處副研究員兼科長劉芳如、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前學藝部部長西上實、廣州藝術博物院副研究館員翁澤文、亞東技術學院工商業設計系助理教授兼系主任白宗仁分別講述「嶺南派的折衷觀與民國藝壇的新國畫」、「二高一陳與日本京都畫壇」、「嶺南畫派後期畫家藝術概觀」及「嶺南畫派在台灣的發展」。故宮院長馮明珠期許是場演講會能使聽眾對嶺南畫派有更深入的了解,歐豪年文化基金會會長歐豪年亦對嶺南畫派踏實的研究予以肯定。

嶺南畫派強調「折衷東西,融會古今」,藉以創造新國畫,其中一個重要的風格汲取對象即來自日本,又與日本明治末年、大正初年京都畫壇的畫家關係最為密切。西上實將嶺南畫派創始人高劍父、高奇峰、陳樹人的作品與日本京都畫壇的作品相比較,呈現出二高一陳學習與模仿的歷程。他認為高劍父強烈地想改革國畫,吸收竹內栖鳳等人改革日本畫的意念;高奇峰則較關注京都畫壇畫家們的技法;陳樹人或和其在日本京都市立美術工藝學校求學的經驗有關,表現出較多西洋水彩畫的特色。西上氏在演講中展示了許多珍貴難能的畫像資料,交叉比對二高一陳與日本畫家的作品,十分精彩。

此外,劉芳如首先以二高一陳的作品為考查的中心,分析作品所呈現出的折衷觀,再將三人放回民初畫壇的脈絡,並觀察當時畫壇面臨的挑戰;翁澤文解析嶺南畫派第二代四傑的藝術特色,提出趙少昂用筆灑脫濃豔,黎雄才筆法生辣、墨色濃重,關山月善繪重大題材,楊善深的作品則有蒼茫艱澀的特質;白宗仁論述嶺南畫派在台灣的現況,內容囊括歐豪年、黃磊生、盧清遠三位畫家的藝術特色與嶺南畫派相關畫會的活動情形。最後的綜合討論時間,在場人士均熱烈參與,議題更擴及台灣畫壇現況與中國、日本的美術教育,是會圓滿結束。特展展至8月25日。







綜合討論時間反映熱烈,嶺南畫派畫家盧清遠(中)也加入討論。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3:59
http://xor.tw/+4zcgt


任重「千里快哉」中國美術館盛大揭幕



文/梁悅詩


7月18日,由中國文化部藝術司主辦,北京重文堂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承辦的「千里快哉—任重中國畫作品展」在中國美術館拉開序幕。






任重,1976年生,中國當代著名國畫家,因精研古法而為畫界所重。在繪畫技法上有著頗深的造詣,題材涉獵諸多傳統國畫科目,故有「今之大千」的美譽;與此同時,因幼習國學,涵養詩文,形成了他在藝術上既能「化古法」,又可「詩書畫印」的廣博修養,從而被藝界寄以「新生代之翹楚」的厚望。為此,隨著新世紀中國藝術品市場的蓬勃發展,任重作品備受藏界追捧,他不僅是榮寶齋畫廊自1990年代以來為藝術家舉辦個展中最年輕的一位,也是2011年北京保利拍賣創下人民幣322萬元以上高價藝術家中最年輕的紀錄保持者,藝術市場將其種種表現稱為「任重現象」。

任重坦言,「此次展覽能夠成功舉辦得力於各行各業前輩的厚愛,展覽名稱『千里快哉』是由中國著名國學大師、百歲老人姚奠中先生親筆題寫,展覽取自蘇東坡『一點浩然氣,千里快哉風』的詩句,更是讓人從中體會到了一個世紀老人對後輩的鼓勵與肯定。」

「千里快哉—任重中國畫作品展」是繼2011年任重在榮寶齋舉辦「揮麈煙嵐—任重十年精品展」及「揮麈煙嵐—任重千里行」在湖州,成都,南寧等地的全國巡展後,又一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型展覽。也是任重近年來一場系統性全面呈現個人風貌的藝術回顧展。展覽不僅匯聚了他近十餘年來藝術歷程中極具代表性的百餘件作品,也展出「揮麈煙嵐—任重千里行」巡展期間所創作的帶有對話與回望性質的作品。展覽承辦方北京重文堂文化傳播有限責任公司將展覽從「人文、學問、思想、才情」四個審美層面進行串聯與布局,在「人文」部分展出任重向宋元繪畫取法與致敬的作品十幅,既有摹古、化古的點景人物,也有可遊可居的全景山水,但作品核心是對傳統人文精神的觀照。在展示過程中,展覽借助影像資料來呈現任重對中國畫發展的思考,全面呈現任重藝術思想的軌跡;在「才情」方面,把握任重作品在顏色與畫面形式語言方面的特點,展現任重作為當代畫家的價值與意義,在作品展現上以視頻與圖文形式來展現任重藝術語言的探索,而「學問」則貫穿展覽及作品的細微之處。

展覽持續至7月31日已圓滿結束。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03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36084





兩岸當代藝術展 中國美術館開幕




海峽兩岸各18位參展藝術家 展出70多件作品

http://www.cdnews.com.tw 2013-08-27 16:13:38







“交互視象——2013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亮相,大陸藝術家王雷的作品“戰利品”是用手紙和報紙製作的。







臺灣藝術家徐瑞憲的作品“旅行者之翼”用金屬、銅片、馬達、電線、變壓器、感應器等製作,只要有人走近,金屬片就會煽動象徵車票般的翅膀,從而實現與觀者的互動,堪稱神奇。

李漢揚/整理

 大陸臺灣網北京報導,由中華文化聯誼會、臺灣美術基金會、中國美術館、臺灣美術館聯合主辦的“2013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8月26日在中國美術館正式開幕。本次展覽以“交互視象”為主題,彙集了大陸和臺灣當代藝術創作的最新成果,海峽兩岸各18位參展藝術家的70多件作品涵蓋繪畫、雕塑、影像、聲音和互動裝置等類型,形成琳琅滿目、令人目不暇接的展覽現場。文化部副部長丁偉出席了開幕式,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臺灣美術館館長張仁吉分別介紹了展覽,來自兩岸的藝術家、文化界人士、媒體人士出席了開幕式。

 作為海峽兩岸當代藝術交流的品牌大展,這次展覽別有新意:兩岸藝術家的作品首次一對一的並置展出,讓人看到在當代藝術領域兩岸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的創作特徵。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認為:兩岸當代藝術在傳統媒介和語言,如水墨藝術的交流已十分普遍,但在新媒體和綜合創作媒介創作上所反映的新觀念、新思維、新創意,需要以新的展覽方式呈現,這個展覽抓住了兩岸當代藝術的最新特徵,並且擇優而取,體現了很高的藝術品質,通過作品形成了對話,也實現了藝術家之間人的交流。

 本次展覽旨在展現兩岸當代藝術創作的“交互性”特點,以及在此影響下產生的“交互視象”。走進展廳,映入眼簾的是大陸藝術家展望先生以“石頭”為素材創作的《宇宙系列》,這個系列記錄了石頭自然屬性的兩次轉變,從自然界被複製到一種類似“自然山水”的不銹鋼風景中,顯示了藝術家將傳統語言與當代媒介交互打通的探索。而臺灣藝術家李義弘創作的水墨作品《石頭物語》也是以“石”為意象,但他將水墨的皴染、層迭與攝影的影像效果結合起來,表達了對自然物象的獨特感受。

 其次,交互性還體現一種藝術家與觀眾的交流和互動的創作方式。例如,大陸藝術家許仲敏的作品《樓》不斷閃著眩目的藍光,而當觀眾走近作品時,這件龐大的互動裝置會自動旋轉起來,八層“樓”上的“眾生”形象也在旋轉中變幻,展示了藝術家對生命輪回的新認識。而臺灣藝術家蔡坤霖的裝置作品將家庭日常用具用水管連接起來,當觀眾觸碰水龍頭開關時,就會聽見水管發出的聲音;大陸藝術家吳玨輝的影像作品,讓觀眾看到被拍攝的小物品在螢幕上放大成如山水畫般的風景空間,當觀眾走近作品時,其身影便置身“山水間”。這類作品通過觀眾的參與而實現作品的完成,給人新穎的體驗。

 最後,“交互視象”還指展覽本身所呈現出的特點。一方面,通過大陸與臺灣藝術家作品之間的對應,形成作品之間的深度對話與互動。大陸藝術家王雷用手紙和報紙編制的衣飾與臺灣藝術家游文富用竹篾編制的立體書法“天人”二字形成呼應,反映了傳統的手工造物精神。另一方面,展覽由大陸和臺灣策展人共同完成,共同遴選作品,並分別在北京和臺灣展出,也使得展覽本身的意義得到不斷完善,並通過在中國美術館和臺灣美術館舉行的學術研討和公共教育活動,延伸“交互視象”的目的和意義。

 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自2009年首次舉辦以來,每兩年舉辦一次,已逐步發展為兩岸當代藝術交流中規模最大、專業水準最高的雙年展,並且成為中國美術館和臺灣美術館之間固定合作項目,象徵著兩岸在當代藝術交流領域走上機制化道路。“交互視象——海峽兩岸當代藝術展”此前已於5月至7月在臺灣美術館展出,在中國美術館的展覽將展至9月25日。(中國臺灣網記者 蕪同)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14


#ixzz2dF38fkzg" class=postlink>http://www.nownews.com/2013/08/27/91-2978871.htm#ixzz2dF38fkzg


曲家瑞、蕭青陽勉設計青年們 「低潮時、多出去走走」



葉立斌
2013年8月27日 17:49



「夢想˙繪實現COLOR YOUR DREAM」活動評審:麻辣女教授曲家瑞與葛萊美獎設計師蕭青陽。(圖/三星提供)

記者葉立斌/台北報導

由三星電子與台灣設計師協會合辦的夢想繪實現,邀請全國有志投入插畫設計之青年角逐高額獎金,並邀請麻辣女教授曲家瑞與知名設計師蕭青陽擔任評審。在設計界都闖出一片天的兩人,都曾陷入低潮,而藉由堅持創作理念,讓他們能發光發熱。

麻辣女教授曲家瑞用一個短髮女孩拿著五顏六色的氣球,象徵青年面對夢想會遇上的掙扎、挫折與障礙。曲家瑞為何如此熱愛創作?她認為,創作是陷入人生的低谷時,拯救與保護自己的最佳辦法。每當她難過,心情不好時,她便會埋首於創作中,她以此療傷。但高興時,她更需要透過創作,向大家分享她的喜悅。

對於如何應付低潮期,曲家瑞表示,每當她遇上空窗期或低潮時,她便會出門走走,進超商時,便與超商店員聊天,去夜市時與魷魚羹老闆或是手搖杯店員聊天,遇到不同的人,都能激起不同創作靈感。她更建議剛入行或是對設計、藝術有熱情卻不知如何起步的青年多參加相關比賽,以累積經驗。她多次強調她曾說過的話,「時間與機會是不會等待的,你必須抓住每一個時刻。」

蕭青陽曾穿著藍白拖走上撒哈拉沙漠,現在他同樣穿著簡便的襯衫與牛仔褲出席活動。「熱情與勇氣,專注自己的夢想,實踐之路就無敵了!」蕭青陽從創作中找到快樂,更希望在創作中的年輕朋友們在看到我成就夢想的過程後,找到一點希望與鼓勵。他希望設計師們把握每次機會,給自己一個讓夢想開花結果的可能。現在,蕭青陽擔任台灣設計師協會的顧問,不只是因曾與理事長楊勝智一同為理想打拚,更是為實現他扶助新銳設計師的願望。

蕭青陽與曲家瑞都認為,好奇、勇氣、熱情是身為創作者,最不可或缺的元素。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15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6/8116191



金鴻獎全國書法優勝作品展27日展出




【經濟日報╱記者周義朗/即時報導】


2013.08.23 05:18 pm


為弘揚書法藝術,振興中華文化,提升生活品質,「第17屆金鴻獎全國書法比賽優勝作品展」,將自27日起至9月8日止,於文化部所屬國立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展出。

該展由國父紀念館與金鴻兒童文教基金會、中國標準草書學會共同舉辦。金鴻獎書法比賽迄今已邁入第17屆,比賽分為國小中低年級組、高年級組、國中組、高中職組、大專組及社會組。

參賽者盛況空前,送件逾1千6百多人,先經初審遴選180人參加現場決賽,再經李貞吉、林隆達、陳坤一、陳維德、蔡行濤、蘇天賜等6位老師嚴謹評審過程,最後選出佳作、優選、前三名等作品,將於國立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盛大展出。




【2013/08/23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16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117910.shtml



台中港區藝術中心展兩岸書法作品






【聯合報╱記者莊亞築/即時報導】


2013.08.24 03:24 pm



想看看兩岸書法家的書法作品在書寫字體、內容及佈局上,有什麼差異嗎?台中市港區藝術中心即日起至9月15日,在展覽室B展出「台中市書法學會癸巳年會員展暨濟南市書法家協會書法交流展」,有112組作品,分別來自台灣、大陸山東省濟南市的書法名家作品,十分精采。

展覽今天上午舉辦該展的開幕式,山東濟南市書法協會秘書長王昇峰及會員代表也出席活動,與台灣書法家交流,書法家現場書寫的功力及律動之美,增加會員們的交流互動機會,吸引許多民眾參觀,場面相當熱鬧。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17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3/8114652.shtml


癌末爺擅書法 桃園榮總辦展助圓夢



【聯合報╱記者李世宸/桃園報導】


2013.08.23 03:57 am






榮總桃園分院員工與王正鐸老師(中)合影留念,籌備期間,每當工作人員與王老師討論到書法,王正鐸眼睛總是亮了起來。
圖/桃園榮總提供

桃園榮總為一位癌末爺爺辦理個人書法展,名為「翰墨飄香」,而醫院內大家都叫這位爺爺「王正鐸老師」。
85歲的王正鐸出生於山東青島,早年征戰沙場,曾於湖北、北京兩地經商,民國88年在天津長住後,才重拾筆墨,多次於中國大陸書畫比賽獲獎與參展。

血液腫瘤科醫師施霽修表示,兩年前王正鐸因膽管癌於台北榮總治療,本次又因發燒來榮總桃園分院,住院過程中曾一度病危,醫院目前正進行支持性治療。

桃園分院分院長王德芳說:「醫院不只是幫病患減緩痛苦,也要照顧病人的精神。」護理人員則表示,這幾天王正鐸「心情特別好,他非常期待完成夢想」,昨日展覽現場王正鐸大談書法經,難以想像上周才被發出病危通知。

書法展即日起展至9月22日,地點在榮總桃園分院文化走廊。



【2013/08/23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17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24/10489391.html




用傳統水墨



北京新浪網 (2013-08-24 08:56)
分享|







  寫意當代人的精神——古風作品賞析

  ⊙記者 唐子韜 ○編輯 陳羽

  

  書畫市場一向是中國藝術市場的基礎。即便在近兩年的市場調整階段,書畫市場的成交情況也仍然要好於其他門類。

  與古代書畫市場情況相比,當代書畫名家作品也在拍場保持著不錯的整體成績。當代書畫作品,往往受到藝術家的地位、名氣和藝術成就等因素影響。一些中青年書畫家,隨著作品的成熟和展示活動的增多,逐漸被市場所認知,價位也逐年增長,值得藏家關注。

  古風(李伯昌)作為創作已經成熟的當代書畫家,近些年隨著個人藝術的發展和推廣,作品開始逐漸打入主流市場。在中年當代書畫家中,他的市場變化值得期待。

  

  師法古今

  對於書畫家李伯昌(字古風,號攬月樓主、漢唐遺韻、塞外)這一代人來說,從事書畫創作是在多年中西藝術熏陶之下,最終鄭重選擇的藝術道路。

  已是知天命之年的李伯昌更願意人們稱他的字——「古風」,這樣的稱謂更加符合他從藝的本性;追摹古人而不泥古,也是他至今堅持書畫創作的信條。

  古風,吉林長春人,自幼痴迷書法、繪畫,1980年至1986年先後受教於廣西師範大學藝術系和吉林藝術學院國畫專業,受東西方學院繪畫熏陶多年。

  1986年,古風在北京觀看了范曾在中國美術館舉辦的個展之後,就被范曾的筆墨畫風所折服,從此牢牢地印在了自己的腦海之中。此後,每逢有范曾講座及作品展覽,他都會親自前往聆聽與學習,他的畫風也開始模仿這位當代名家,他創作的人物畫風格頗有其風貌,甚至因此被人們稱為「東北小范曾」。

  此外,在人物畫方面,古風最為推崇的還有近代中國畫大師——蔣兆和,認為他在傳統中國畫的基礎上融合西畫之長,創造性的拓展了中國水墨人物畫的技巧,使中國人物畫發展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

  從1980年代中期以後的十年時間,古風除觀摩學習古今書畫名家作品外,還遊歷了祖國名山大川,獨自深入藏區高原採風創作。在「外師造化」的同時,他注意揣摩學習古代、當代名家的用筆用墨,逐漸自成一派。

  1995年後,古風放棄油畫創作,全身心投入書畫創作之中,並且改變之前的風格,專註于研習傳統書法和人物畫技法。他上追明四家、石濤、八大、任伯年,近習吳昌碩及當代范曾等人,廣博涉獵、汲取精華。古今名家的技法深深地影響著他,在吸收了傳統並融合了當代人的筆法、意境之後,他把自己的氣質融于筆墨畫幅之中。

  作為當代書畫家,古風憑藉其書畫修養,融會古今。他的創作既有古雅淡薄,也有現實入世的一類。在近代以來不斷改良的新中國畫創作的典型風貌之中,古風不僅繼承了傳統水墨的沉厚自然、高逸朴雅的境界,他的筆墨更加富有彈性墨線的節奏感和整體趣味。或許是受到西畫功底的影響,古風的水墨技法既有來自傳統的中國畫的氣韻,又強調空間性和體量感。這在技法和意境上,繼承和發展了現代中國畫。

  書畫同源是傳統中國藝術的獨特之處。古風知畫又知書,他的書體以楷隸行草兼工,整體以意行之,讚賞古而雄壯,注意書寫中的速度、節奏、筆勢、墨法。筆意恣縱,不拘成法,外貌粗疏而內蘊渾厚,虛實相生。正是在書法方面的這些修養和功力,讓他在繪畫用筆方面更加遊刃有餘。

  古風的繪畫中作品發於心、始於思、流於筆顯露出一種對於傳統中古雅高尚的文化品格的追求。他喜歡歐陽修的「閑和嚴靜」,喜好在書法和人生中追求清閑之趣、平和之風、庄言之格、寧靜之情。

  

  畫乃心畫

  中國畫講究氣韻生動為第一要義。書畫創作,以氣為先、以氣為勝,古風的筆墨則是精、氣、神三者合一。

  古風認為,「畫乃心畫,書畫之妙,當以神會,得心應手,意到便成」便是孔子所言「游于藝」的境界。他善於以筆墨趣味和彈性墨線為作品的整體支撐,這樣可以使作品既有傳統的生動中國畫氣韻,又不乏現代繪畫藝術氣息。他認為,追求筆精墨簡,其關鍵是取捨。取,是一種領悟;舍,更是一種智慧。在創作中,當捨去一切不必要的細枝末節,刪去冗餘的內容之後,雖然畫面上的東西少了,但畫外之韻卻是無盡。這樣的藝術自然更為內容豐富,畫中有畫,題中有題,意中有詩,更加格高韻美,意境深遠。

  《凝望》、《守望》、《盼望》、《願望》是古風的當代人物書畫作品中具有邊疆風情的系列代表作。高原風雪之中,僧侶、老者的刀刻般的臉上帶有一種茫然和哀愁的表情,畫面傳達出歲月的滄桑、人生的感慨。在這組作品中,古風用富於現代感的筆墨表現手法,皴擦暈染中結合了西畫的形式表現力。蒼茫的大地、遠處的牛群與近景人物的滄桑形象形成呼應,畫面傳達的蒼涼氣息令觀者駐足沉思。

  古風的人物肖像畫作品,既有當代人追求心靈的平靜願望,又有懷古憂思的人文情懷,是浮躁現世中難得的靜心之作。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18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11&docid=102431029



兩岸/台灣書畫展合肥開幕:以傳統文化為源




http://www.cdnews.com.tw 2013-08-22 16:51:58

陳恆光/整理

 台灣當代書畫名家作品展22日在位於合肥市中心的安徽省博物館老館揭幕。

 根據大陸媒體中新社報導指出,本次參展的共有27位台灣書畫家帶來的80幅作品。安徽省書畫院院長劉廷龍介紹說,這些書畫作品主要是以中國畫為主,包括傳統的山水畫和花鳥畫,同樣有工筆、書法等,來參加的書畫家“也代表了目前台灣書畫界的最高水準”。

 被譽為當今台灣畫壇第一人的畫家歐豪年這次帶來了三幅作品。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他說,無論是台灣還是大陸,在書畫追求方面所共有的基礎都是“一個共同的中國大文化和人文精神”。

 歐豪年說,自己曾五次來到安徽黃山,十幾年前的冬日曾在黃山上雪中作畫,山色美景令他難以忘懷。“這裡的大山大水令我感動”,這樣的“大山大水”也都是他作品的靈感來源之一。

 台灣藝術大學美術學院院長林進忠教授本次帶來了五件作品,對於新安畫派,林進忠說,新安畫派更注重“生活性”,以自己的所見所思為創作的來源,風格清雅。

 林進忠覺得,台灣的書畫其實與大陸“蠻接近”,接近之處在於“觀念上的傳承”,同為“師古、師造化和師心”。

 劉廷龍認為,台灣書畫涵蓋了中國文化的內斂、含蓄與不張揚,同時也在大膽探索和借鑒西方藝術,這同樣也是大陸書畫努力的方向。台灣書面與大陸書畫“同根同源”,隨著兩岸書畫交流的愈加頻繁,就愈能增進相互之間的瞭解與學習。

 本次展覽是“皖台文化旅遊交流周暨台灣電影周”內的一項活動。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吳伯雄在出席交流周開幕式時表示,兩岸交流應該“存異求同”,“只要能見面,互相交換意見,就能慢慢感受到同的部分,也希望兩岸能夠在文化、觀念和生活方式上越來越接近。”

【中央網路報】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0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125026.shtml



深耕藝術教育27載 她獲師鐸獎






【聯合報╱記者曹馥年/嘉義報導】


2013.08.28 03:44 am





嘉義市玉山國中美術老師邱瓊暖。
記者曹馥年/攝影

「從藝術教育出發,讓孩子愛上學習!」嘉義市玉山國中美術老師邱瓊暖,杏壇27年,有16年奉獻給玉山國中的校園藝術深耕。她今年獲師鐸獎殊榮,同時退休,以志工身分返校繼續服務。
邱瓊暖是台師大美術系西畫組第一名畢業,86年到玉山國中服務,學區多數孩子沒有繪畫基礎。堅持國中生需審美觀念與藝術接軌的她,課程設計以鑑賞為起步,融入認知及實作,看著孩子從被動變主動,找到對學習的熱情,讓她十分感動。

91年,玉山國中爭取到100多萬元資訊融入教學專案經費,因計畫龐大,參與的老師一個個退出,當時在嘉大美術研究所進修的邱瓊暖卻主動加入。她把學校當成一個大型展場,讓學生設計幾何造型裝置藝術,讓專案督導人員驚豔,邀請參與第二階段補助專案。

當年身為全校唯一的美術老師,她犧牲全學期午休、假期帶美術基礎不夠扎實的學生準備比賽,努力有收獲,玉山國中學生美展成績在嘉義市一直名列前茅,多次獲選嘉義市優質教學團隊,99年度獲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邱瓊暖的教學點子是關鍵。

每個協同教學活動都是全年級的大製作,校長陳建州說,學生參加活動,反而更知道該如何規劃時間,家長都未反對。學校畢業後,往昔苦讀的艱澀學科在生活運用有限,人文素養卻一輩子受用。「均衡學習,適性發展,孩子會在12年國教中占優勢。」

邱瓊暖9月27日將接受馬總統公開表揚。得知她獲獎喜訊,市長黃敏惠也送上祝福。



【2013/08/28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1
http://www.cdnews.com.tw/cdnews_site/docDetail.jsp?coluid=121&docid=102437335



台灣/推動藝術教育 邱瓊暖獲師鐸獎




http://www.cdnews.com.tw 2013-08-27 23:15:28






宋其佳/整理

 嘉義市玉山國中美術教師邱瓊暖,因推動藝術教育獲今年師鐸獎,將於9月27日接受總統馬英九公開表揚。

 中央社27日報導,市府教育處今天指出,邱瓊暖服務杏壇27年,早年是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西畫組第一名畢業的高材生,民國86年到玉山國中服務。

 由於玉山國中學區內大多數學生沒學過繪畫,邱瓊暖認為國中生需要審美觀念來與藝術接軌,因此設計以鑑賞為起步的藝術課程,逐漸融入認知及實作。

 邱瓊暖發現學生從對藝術陌生、被動,到主動學習的態度,讓她十分感動。但是,玉山國中距市區較遠,因此邱瓊暖邀請藝術家到校開畫展與講座,啟發學生對人文藝術的愛好。

 校方表示,邱瓊暖早年是學校唯一的美術老師,她經常在假日指導學生作畫,美展成績在嘉義市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年還囊括全市美展國中組一半以上獎項。

 玉山國中校長陳建州表示,邱瓊暖長期深耕校園藝術,推動「與藝術家對話」課程,不僅讓學生深受啟發,更帶動校內不同領域的整合教學。

 陳建州指出,人文藝術的主題教學是玉山國中學生學習的重要一環,玉山國中多次獲選嘉義市優質教學團隊,並獲99年度教育部教學卓越銀質獎,邱瓊暖的熱情及傻勁實功不可沒。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2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8837.shtml



台灣珠寶藝術家 羅浮宮參展






【聯合報╱記者王昭月/高雄報導】


2013.08.25 05:03 am










珠寶藝術家吳佳楨擅以大自然為創作元素,作品「蘭韻」入選二○一三年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十月將赴法國展出,以繽紛多彩的寶石向世界訴說東方之美。

法國羅浮宮國際美術展由羅浮宮大美術館主辦,邀七十二國參展,是全球的美術盛典。水墨畫名家李奇茂獲聘為國際主審,華人百大名家之一的李登勝出任台灣組委員會主席,台灣地區廿件作品入選,創作者在水墨、雕塑、金工等領域都是一時之選。

台灣珠寶設計界今年首度獲邀參展,分倨南北兩地的珠寶藝術家吳佳楨、高沁嵐,以優異的創作力成為先鋒。在兩岸三地已具名望的吳佳楨,精挑一件「蘭韻」參展,呼應大會「來自東方」的展出主題。

「台灣是蘭花最大輸出國,栽培技術也居世界之冠」,吳佳楨指出,「蘭韻」以蘭花造形為基底,搭配各式珠寶勾勒立體浮雕感,不僅大器,也展現與西方文化不同的底蘊。

吳佳楨婚後才與珠寶界結緣,初期專門負責寶石採購,漸對珠寶設計產生興趣,於是重拾書本學習珠寶鑑定與設計,兩年前從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畢業。

吳佳楨創作靈感取自大自然的花草、山水,他喜歡用流動式的線條、轉折與層感,賦予珠寶不同生命意涵。


【2013/08/25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3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120350.shtml


「藝術列車」下鄉 免費教畫6年






【聯合報╱記者吳淑玲/仁德報導】


2013.08.26 03:52 am


美術老師組「藝術列車」、義務下鄉教畫畫 / 吳淑玲

南關社區大學美術老師郭潭清擔心村裡的小朋友流連網咖,染上抽菸等壞習慣,號召20名美術老師組成「藝術列車」,6年來巡迴10幾個村里,義務指導學童繪畫,也進一步鼓勵親子共學增加良性互動。

郭潭清原本住的村子較偏僻平靜,但6年前附近開了一家網咖,不少學生聚集在網咖,晚上不回家還會抽菸,他擔心小孩子染上其他壞習慣,主動請里長召集村里的孩子,由他義務教孩子畫畫。

第一次開班就有30多個孩子加入,他鼓勵家長一起學畫畫,反應相當好,他認為可以推廣到更多村里,於是號召其他美術老師當志工,慢慢組成志工團隊,展開巡迴教畫的行動。

6年來,「藝術列車」走訪歸仁、關廟、新化、仁德等10多個村里,今年暑假在歸仁區歸仁里、仁德區保安、成功里3地開課,每期8至12堂,昨天舉行成果發表會,作品有水彩、油畫、瓦楞紙創作、立體作品等,65歲的阿嬤王美鳳跟著孫子一起來畫畫,增加祖孫互動,也一圓畫畫夢。

南關社大藝術列車下鄉推廣畫畫,也獲得亞太光學、尚怡達設計公司贊助材料費,並提供清寒優秀學生獎助學金,經過實地審核後,每人每年發給1萬元,支助到高中畢業,目前已幫助10個家庭18個學生。


【2013/08/26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4
http://udn.com/NEWS/READING/REA8/8118552.shtml



旺宏參觀雷諾瓦 享「幸福時光」




【聯合報╱台北訊】


2013.08.25 05:03 am






旺宏電子油畫社成員與眷屬參觀雷諾瓦展,度過「幸福時光」
記者陳瑞源/攝影

科技人遇上藝術,會激盪出甚麼火花?旺宏電子油畫社成員與眷屬一行三十人,昨天到故宮參觀「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在致力美術教育的畫家張澤平導覽下,度過一段「幸福時光」。
旺宏教育基金會執行長張宜如指出,雷諾瓦的畫作洋溢愛與幸福,即使經過一百多年,依然可以感受到他所傳達出的熾熱情感。正在學習繪畫的她說,雷諾瓦喜歡用玫瑰紅色調,讓人感受一股溫暖。

「雷諾瓦的畫,讓人好舒服」,擔任晶圓五廠處長的張忠吉,閒暇時喜歡逛美術館、賞畫、聆聽藝術講座。兩度造訪法國奧塞美術館的他說,畫家不斷追求創新,就和科技業一樣,「創新才能創造價值」。

張澤平在導覽時透露,美國運通在製作世界第一張信用卡時,為了營造出消費時的歡愉與幸福,曾經從許多大師級畫作中挑選適合的圖案,結果拔得頭籌的正是「幸福畫家」雷諾瓦的作品。

雷諾瓦筆下的巴黎都會女子,在張澤平眼中就像現在的時尚雜誌,其中《安麗歐夫人》以薄塗筆法,描繪出青春生命的美好,讓人有一股衝動想去觸摸她「ㄉㄨㄞㄉㄨㄞ的皮膚」。同行另一位畫家李奕家也讚嘆《安麗歐夫人》,「讓人無法將眼睛從她身上移開」。

‧「幸福大師─雷諾瓦與二十世紀繪畫」特展由聯合報系主辦,9月8日前在故宮圖書文獻大樓展出,更多資訊詳見官網http://renoir.ishow.udn.com。



【2013/08/25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5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2/8120097.shtml


熱血「雜牌軍」 用彩筆說水鳥故事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台北報導】


2013.08.26 03:52 am




古亭國中美術班學生對照志工蒐集、拍攝的水鳥圖片,以水彩繪製出來。
圖/萬華區騰雲里辦公室提供


河濱騎車風潮正熱,不少民眾看到岸邊水鳥,想認識卻沒有介紹資訊。萬華區騰雲里動員社區力量,找志工田野調查、古亭國中美術班彩繪,製成「新店溪水鳥圖」,逗趣介紹河濱常見的水鳥。

這幅水鳥圖約有20種水鳥,8月底繪製完成,交由市府水利處設計後,放置在馬場町河濱公園入口兩側堤壁,預估明年完工。水利處表示,屆時圖案可能以彩繪、捏陶等形式呈現。

日前市府想美化馬場町河濱堤壁,做為社區總體營造,並介紹河岸水鳥生態,但當地騰雲里長李重華、日祥里長鍾駿,認為市府設計的圖案太簡單,決定找社區設計。

在河濱出沒的水鳥眾多,要如何挑出常見水鳥,讓里長們傷透腦筋。李重華找里內志工幫忙,有人到河濱公園將常見水鳥拍照存檔,有人負責查資料,最後和市府公園處討論出名單。

「我們是雜牌軍團!」李重華笑著說,這10多名志工,年齡層從國中生到退休人士,共同點是「熱中參與社區事務」。有人行動不便,仍騎三輪機車,天天到河濱拍照。

李重華說,彩繪河岸水鳥圖是地方大事,他向當地唯一設有美術班的古亭國中提案,邀美術班學生協助彩繪,古亭國中爽快答應,23人美術班有20人參與。

古亭國中美術班老師林昕曄說,水鳥圖創作理念為「重現自然生態環境」。但對在都市成長的學生來說,平常不易看到水鳥,有學生為畫出栩栩如生感,特地跑到河濱觀察。

學生們分為2組,參考志工拍攝的照片,以水彩繪製在全開紙上,最後再組合成大圖,密集繪製一周完成。圖畫上的水鳥有各種姿勢與角度,具有「多重視點」。

林昕曄表示,為讓畫面看起來融合,重新設計過圖畫上的水鳥姿態,和照片上的動作不一定吻合,學生為想像水鳥不同姿勢的樣貌,花了好些時間,是過程中最大的挑戰。



【2013/08/26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27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1/8122290.shtml


田中鎮舊街意象牆 「話」出興衰史






【聯合報╱記者林宛諭/田中報導】


2013.08.27 03:58 am





田中鎮舊街社區美化牆,由易服勞動役者所畫。
記者林宛諭/攝影

田中鎮沙崙里舊街社區發展協會由青年志工成立故事工作坊,記錄在地事做成繪本,成立產業工作坊由社區婦女做手工皂、黑糖糕,成為地方特色。
舊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董美齡說,舊街早期叫「沙仔崙」,原是田中發展最早的老街,一百年前的大火把舊街燒光,田中才往現今的新街發展,田中鎮曾是全台最大的玫瑰花產地,全盛時期佔全台產量六成,而舊街社區即是玫瑰最主要產地。

隨著社會轉型,玫瑰產量大減,就連原在舊街的花卉集散中心都曾荒廢,這幾年在志工隊長胡丁貴、玫瑰達人陳光盈等人努力下,花卉集散中心又「重新開張」,成為玫瑰花博館,還多出玫瑰花道、舊街黃昏、火燒舊街意象牆等。

舊街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陳韶聿說,舊街黃昏意象牆是由易服勞動役者所畫,這位吳先生才從學校畢業沒多久,因打工被詐騙集團利用而誤觸法網,他發揮美術長才,從社區服務中找回自信。

社區除了將地方發展歷史重新記錄,也將投入社區服務的人情味故事做成繪本,出版了「黑面里長」、「鬍鬚胡隊長」繪本書,成為小朋友學習的最佳教材。

今年舊街社區開始發展一日遊導覽行程,希望結合在地產業及社區媽媽的手工品等,帶動地方發展。



【2013/08/27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33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4/8117746.shtml



對岸陶藝家讚賞台灣陶藝「夠新」



【聯合報╱記者邱榆蕙/即時報導】


2013.08.24 02:54 pm





來自對岸景德鎮的陶瓷藝術團,今天早上參訪鶯歌陶瓷博物館,觀看展品時稱讚台灣陶藝「夠新」跟得上世界腳步。一行人邊看邊拿相機猛拍,江西省工藝美術高級評委王懷治說,景德鎮的陶藝雖然工細,但大多停留在仿古唐、宋、元、明、清的模樣,台灣的陶藝用色大膽且構想創新,集多元表現於一身,工法固然比不上對岸,整體仍瑕不掩瑜,值得他們學習。




【2013/08/24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0
http://xor.tw/+4zcgv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



2013-08-24 01:54 中國時報 【本報訊】

 來自各國家地區與專業領域的評審。(豐子愷獎提供)

 以全球華文創作為獎勵對象的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昨日揭曉,台灣資深作家劉伯樂的《我看見一隻鳥》榮獲首獎,可獲得2萬美元獎金。4名佳作獎分別是《很慢很慢的蝸牛》、《阿里愛動物》、《看不見》及《最可怕的一天》,可各得5000美元獎金。得獎的6位作/畫家與5家出版社皆來自台灣。

 本屆參賽件數共計240件,包括來自中國大陸77件、香港9件、台灣149件及馬來西亞5件。初審共選出27件入圍作品,決選於7月初在香港進行,為期5天,7位評審分別來自中、港、台、日、美,專業領域涵蓋兒童文學、幼兒教育、美術、文學評論與童書編輯等。

 豐子愷兒童圖畫書獎於2008年由陳一心家族基金會成立,獲香港書伴我行(Bring Me A Book)基金會支持,每兩年一次,徵獎對象為全球華文原創圖畫書(不限創作者國籍與出版地),總獎金4萬美元,是目前同類獎項中最高者。本屆首次出現中港台以外地區的作品參賽,並有香港作品首次入圍,該獎鼓勵華文原創圖畫書的發展與提昇創作水準的宗旨,正穩健而持續地發揮影響力。

 頒獎典禮預訂於11月9日在南京師範大學舉行,同時召開為期一天半的第4屆華文圖畫書論壇,邀請得獎者分享創作過程,並有多場專業交流的演講、座談。預計與會的國際知名童書創作者包括英國的安東尼.布朗和台灣的幾米,皆將擔任頒獎人並於會中發表演說。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1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23/10478747.html



工匠世家:傢具的傳統手藝和新型設計



北京新浪網 (2013-08-23 02:26)
分享|



  韋明

   一個工匠世家的父子間的工藝傳承,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傳統匠人工藝的隔代傳承模式。這種傳承方式在當代中國不再是最主要的,但以口頭和言行來傳承的方式卻一直存在。

   楊蝦和兒子楊耀輝正在不斷進行嘗試。楊蝦將傳統豎直的椅背做的稍微斜一點,把腿腳縮短,清式坐椅成了沙發。楊耀輝的嘗試更徹底,他曾試著給紅木傢具抽屜安裝金屬軌道,但發現市面上的軌道現在還無法承擔沉重的實木抽屜。

   匠人推崇魯班為其祖師,魯班那種「刨以致創」的精神至今依然存續。楊家是一個匠人世家,從清末開始,楊家就有人從事清式傢具的製作,並且以父子相傳的形式,將技藝流傳至今,到40來歲的楊耀輝這代是第五代了。

   「我是聞著木屑香長大的。」楊蝦是廣式傢具製作工藝這一國家級非遺項目唯一的國家級傳承人。他生於1937年,12歲起,他隨父學習廣式傢具製作,弟弟楊廣海也稍後入門成為木匠。

   「我是學木匠出身,記得早年裝這個榫是我的強項,中國明代的家居為什麼如此受到推崇?裏面有個關鍵,那就是榫,它是關於結構的技術……」紅星美凱龍董事長車建新說,榫卯的製作,是所有木匠的基本功。對於新入門的年輕木匠來說,最難的是榫卯的製作。由於硬木傢具的結合處細緻而精妙,因此要求榫和卯也要精確緊緻,然而由於沒有機器切割打眼,純粹依靠手工的測繪,因此要漫長的學習探索。

   當時,楊家就在廣州惠福路的梳篦街,那一帶附近都是傢具作坊。而那也是當時行業和工匠們的普遍形態。每個作坊的人都不多,一般只有五六個,生意好了忙不過來的時候,才多請多些人。

   在這種作坊的行業形態一直維持到1950年代末。直至1958年公私合營,私人營業被禁止,楊蝦進入廣州木雕傢具工藝廠里做木工。廠里招收職工家屬時,15歲的弟弟廣海便也到廠里學藝。

   由於楊蝦已經在學木工,因此他建議弟弟廣海將精力放在木雕上,以便兄弟發揮各自所長合作。於是一年後,楊廣海就專門去學習鑿花工種。而兄弟倆一個木工、一個雕花,這樣的合作也一直延續下去。

   讓楊蝦從木工變成工藝師的關鍵是在1963年,28歲的他被單位選派到廣州市工藝美術研究所木雕傢具學習班,開始系統地學習紅木傢具工藝設計。而在以前,這一行並沒有設計的師傅。學習班前後一年,一周雖然只上一次課,但楊蝦每晚都在家勤練畫圖。

   學習傢具設計讓楊蝦對傢具製作的看法發生了很大變化。傢具的外形可以通過設計進行改變,通過調整各組件就能製作多種款式的傢具出來。從學習班回到廠里后,楊蝦就在廠里擔任設計工作,後來成為設計室主任,負責廣式傢具產品的設計和技改工作。而他的設計才能因天時地利而綻放。恰逢國家倡導恢復傳統手工藝以出口創匯,而製作符合外國人口味的傢具中,設計便是極為重要的一環了。而廣式傢具原就有吸收其它元素的傳統,例如其紋飾中有大量的西洋紋,並且使用鑲嵌工藝,將硬木和銅、岩石等融合起來。這種兼容開放的傳統對於設計者來說也是一種極大的便利。

   作為設計室的主任,楊蝦希望把傳統工藝發掘出來,做一件代表廣式紅木傢具風格的作品。他召集了廠里的年輕人和老師傅一起商量,由於廠里的很多師傅和弟弟楊廣海都擅長雕龍,並且龍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元素,因此他們決定設計出一張「九龍床」,即三人座的沙發。不過要在靠背上雕上9條形態各異的龍並不簡單,盤龍、坐龍、降龍、升龍等,如何有機地出現在2米長的背靠上,並沒有先例可以參考。後來師傅們參照了頤和園的九龍壁,花了3個月來設計,直到製作完工,前後近一年的時間。

   設計讓廣式傢具的魅力盡顯,這張九龍床在1972年的廣交會上亮相,成為亮點,后以26.5萬元的價格成交。而製作傢具的酸枝木是用外匯來買的,再算上人工費用,這套九龍床耗費3萬元的成本。

   由於兄長出色的設計,和弟弟精湛的雕刻技藝,兄弟倆後來合作的多個作品獲得大獎。兄弟倆在1985年前後分別為廣州木雕廠廠長和華南木雕廠廠長,兄弟倆掌管著廣州最重要的兩個傢具工廠。但由於允許個體戶經營,很多人從工廠出來,到社會上「自立門戶」,木雕廠在1990年代初開始走下坡路。

   楊蝦在1998退休,在此之前,他見證了廣式傢具的幾番興衰。但在退休后,楊蝦卻不甘清閑,他於是自己開了傢具廠,繼續將廣式傢具製作工藝的傳承和創新進行到底。

   楊蝦告訴記者,做傢具設計要懂得美學、材料學、人體工程學等方面的知識,而他所設計的紅木傢具的特點就是,既能保留廣式傢具核心的工藝和風格,同時又通過設計上的創新,製作符合當代人審美和應用需求的廣式傢具。在傢具製作上,他堅持利用精妙的榫卯結構,拒絕使用釘子,然而又根據當代人的喜好,把傢具變得更加的舒適。例如以前的椅子背靠都是高而豎直的,因為這符合古人對莊重坐姿的要求。然而,現代社會人們對「坐」的講究有了改變,而坐具也要相應的進行一些改變。

   「工藝要老,觀念要新」。76歲的楊蝦相信,在保存傳統工藝和傢具基本風格的基礎上,必須進行一些改變。去年,楊廣海因為疾病離開了人世,繼續創新的使命留到了這個世家第五代的匠人們身上。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2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1860.aspx


欣賞88歲素人畫家的豁達境界 詹錦川油畫創作個展【隨性‧率真】活力登場




(中央社訊息服務20130822 15:33:08)88歲的素人畫家詹錦川先生,青壯歲月從事進出口貿易。與繪畫的相遇,讓他50歲之後的人生充滿創意揮灑的快樂能量。最新的油畫創作個展【隨性‧率真】21日於中國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大夏藝廊登場,透過作品傳達對繪畫藝術的熱愛。

詹錦川先生喜愛繪畫創作,努力投入40餘年,這是他平日自娛的興趣和嗜好,多年來許多朋友們多次盛情邀展,他總是極力配合,以愉悅朋友和賞畫者。自62歲舉辦第一次個展以來,至今已有十餘次個展的經歷,創作能量極為豐沛。

雖無師承,詹先生的創作卻別具風格,他以喜愛的馬諦斯風格為創作藍圖,融入深愛的東方書法線條、筆觸、行氣及留白,及西洋美術古典、印象、立體、野獸、抽象繪畫與雕塑的精髓。無拘無數束的自我領域裡,沒有學院派的框架和理論限制,詹錦川的作品充分創繪出內心深處的感情與感動。不時出現的童趣意境,更突顯這位銀髮素人畫家的純真童心。

他的自述也傳達出創作帶來的喜悅與自我實現:「我的一生淡泊名利、不與人爭,用心靜觀與自律,喜歡研究、閱讀和觀察,創作理念來自生活的體驗與人互動及感性,四十餘年的繪畫生涯,就是我生命的精華;感謝老天賜予健康的身體、靈敏的色感和構圖的技巧。用心去畫圖、認真去畫圖,沒有不平、沒有吶喊,祇想平靜地表達我的感恩、感謝與關懷,實踐藝術即修行與藝術即生活的體認」。

喜歡交朋友的隨和個性,讓詹先生深獲眾人敬仰和愛戴,雖然年事已高,但除了眼力有些退化,仍保有旺盛進取的動力,每天持續不間斷的創作,作品裡都是生活的縮影與內心世界的對話。對於仍能積極創作,心中更充滿感恩與感謝。這份恬適真情,值得後輩透過細心賞畫,深刻體驗。展期至9月2日。8月24日下午3點另有開幕茶會暨現場簽書會。地點在台北市建國南路2段231號文化大學推廣部一樓大夏藝廊。

詹錦川簡歷

1926 出生於新竹 新埔
1947 畢業於台灣大學法商學院商業專科
1986 台北市第十三屆美展/油畫入選,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1987 台北市第十四屆美展/油畫入選,展於台北市立美術館
中華民國第十一屆全國美展/油畫入選
1988 第一次個展「生活藝術展」於台北陶朋舍展出油畫及木雕作品
1989 第二十五回亞細亞現代美術展於日本東京上野森美術館/油畫入選
1990 台北時代畫廊聯展
1991 台北石頭藝術工作室聯展
第二次個展於珍傳畫廊
1992 第三次個展於珍傳畫廊
1993 尊彩藝術中心開幕展
台中首都六人聯展
1994 第四次個展於珍傳畫廊
1995 聯展「第三代精英風格展」於亞洲藝術中心
1997 第五次個展於尊彩藝術中心
1998 羅慧夫基金會義賣展
1999 第六次個展於阿波羅畫廊
2000 第七次個展「回顧展」於新竹縣立文化中心
2003 第八次個展於名冠藝術館
2005 台日畫友會畫展於東吳大學
2006「藝遊未盡」油畫個展於名冠藝術館
2009 「牛車店之歌」油畫個展於黎畫廊
2012 「畫裡畫外」個展於新莊客旅人文藝術館
2013「游藝50年—黄欽安、詹錦川、蔡招治三米壽油畫展」於吉林藝廊
2013 「隨性‧率真油畫創作個展」於文化大學教育推廣部大夏藝廊

訊息來源:中國文化大學推廣教育部

本文含多媒體檔 (Multimedia files included):
http://www.cna.com.tw/postwrite/Detail/131860.aspx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3
http://xor.tw/+4zcgz



台北史博館廖洪標陶塑藝術展



文/藍玉琦


中國三大陶都?江西景德瓷、江蘇宜興紫砂陶,還有廣東佛山石灣陶!

石灣陶起源於廣東省佛山石灣,以人物造型著稱,由燒製廟宇、祠堂屋脊上的陶飾而來,逐漸發展為民間案頭的觀賞擺設品。傳統石灣陶塑洋溢著庶民自然親切的風格,於明代更有「石灣瓦,甲天下」之譽,卻少有發揮作者個人特色的作品;近代石灣陶藝人為作品注入新生命,廖洪標即為其中的佼佼者。

6月28日至8月11日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舉辦「石灣陶魂─廖洪標陶塑藝術展」,精選展出40件廖洪標石灣陶作品。廖洪標年近八旬,出生於廣東石灣陶藝世家,創作超過一甲子,譽滿中國,經中國官方評定授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石灣陶塑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其作品更入藏於中國及港澳博物館。

廖洪標在繼承石灣傳統陶塑傳神生動特色的同時,吸收西洋雕塑塊面結構的手法,強調作品的體積感,以寫實為基礎,寫意為表徵,使形神兼備,創造出屬於自我的豪放潑辣、蒼勁樸拙的藝術風格。收藏經驗豐富的郭木生文教基金會執行長郭淑珍回憶起十餘年前,初次遇見廖洪標石灣陶的內心震撼,她說是喜遇中國「羅丹」。展覽中的焦點作品〈釋迦牟尼坐像〉歷時二年而成,有別於傳統雕塑中,以成佛後的豐潤法相為主,乃取釋迦成佛前的清癯形象,雙目微閉,進入清淨境界,面露喜悅。廖洪標說明,佛陀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和眾生一樣,佛像的肌理皺褶如同水流,則暗喻已洗滌私欲與貪婪。〈千里走單騎〉形象矯健,重心平衡難度極高,而關公衣袍的冰紋綠釉,色澤透明青翠如玉,更是廖洪標歷多次實驗,將緬甸翡翠研磨成粉,融入釉色中燒製所得,難能可貴。

廖洪標強調著「創作者一定要有豐富的感情,若無感情,所塑造出的人物形像就沒有藝術感染力,沒有生命。要將感情融在藝術形象中,才能雅俗共賞,產生相互的共鳴。」廖洪標專注創作,能使精誠動魂魄,其凝練的情感打動觀者,以震憾人心的藝術衝擊力,塑出石灣陶魂。




1988至1989年廖洪標創作〈釋迦牟尼坐像〉,神情專注。廖洪標追求藝術的意志,如同釋尊的修行精神,此像可為廖洪標一生奉獻藝術的最佳寫照。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4


http://udn.com/NEWS/BREAKINGNEWS/BREAKINGNEWS3/8120323.shtml#



北市社區動員 繪製新店溪水鳥圖






【聯合報╱記者吳曼寧/即時報導】


2013.08.26 12:39 am










台北市河濱騎車風潮正熱,不少民眾看到岸邊水鳥,想認識卻沒有介紹資訊,萬華區騰雲里動員社區力量,找志工田野調查、古亭國中美術班彩繪,製成「新店溪水鳥圖」,逗趣介紹河濱常見的水鳥。

這幅水鳥圖約有20種水鳥,將在8月底繪製完成,交由市府水利處設計後,放置在馬場町河濱公園入口兩側堤壁,預估明年完工。水利處表示,屆時圖案可能以彩繪等形式呈現。




【2013/08/26 聯合報】@ http://udn.com/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5
http://xor.tw/+4zcg1


誠創作靈感 董陽孜:氣出來的








中國時報 邱祖胤/馬祖報導 2013年08月28日 04:10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董陽孜(左)「誠」字雕塑,於馬祖展出。董陽孜與連江縣長楊綏生合影。(邱祖胤攝)


當代藝術家用英文字母、數字的造型來作雕塑頗常見,用中文書法來作雕塑卻少有。書法家董陽孜耗時3年,以紅豆杉、肖楠等台灣奇木構成「誠」字書法雕塑,昨天在馬祖民俗文物館展出,同時舉行書法爵士音樂會,吸引上百位民眾參觀。

董陽孜表示,她從沒有「寫」一個字寫這麼久,美術系時雖修過雕塑,卻沒真正創作過立體作品,「誠」字是她第一件雕塑。

連江縣長楊綏生表示,「誠」字是每個人都應該珍藏的信念,卻也是台灣失落許久的價值。

現年71歲的董陽孜衝勁十足,每天都要寫大字,每年都推出展覽。談起書法雕塑的因緣,她說:「是被氣出來的!」

她說,2007年她看到台北101大樓委由美國普普藝術家羅伯‧印地安納創作LOVE戶外調塑,心想:「為何不擺中國字的書法雕塑藝術呢?」後來又在大樓內部看到由阿拉伯數字1到9排成的雕塑,簡直氣炸了。

「我們自己的書法文字,造形這麼美,又充滿各種意義,為何捨棄中文而用洋文?」一股不服輸的精神,促使她構思如何以立體雕塑呈現書法。

董陽孜看到社會亂象、政治人物缺乏誠信,因此以「誠」創作。她又思考,用何種材質來呈現?考慮到書法線條的流動性及生命力,決定以台灣奇木來呈現。

為了找到合適的木頭,董陽孜多次到苗栗通霄挑選,終於找到構成草書「誠」字的5個零件,簡單以鐵釘固定組合。

這件長7公尺、高3公尺的雕塑,外形看來就像一株飽經風霜、繁花落盡的千年神木,枝椏及老幹蘊含著書法意境,渾然天成,沒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跡,令許多收藏奇木的行家讚歎。

「誠」字雕塑展出,也同時舉行「心弦音樂會」,作曲家林少英及魏廣皓、山田洋平等多位爵士樂手演出,還搭配著董陽孜書法的多媒體投影。

「書法的音樂是什麼?當然是爵士樂!」很多人聽到董陽孜的答案驚訝,多數人以為書法適合搭配的應是國樂,但她搖頭。

「我寫書法時聽莫札特,但如果要找到書法和當代音樂跨界合作的橋梁,我會找爵士樂,甚至重金屬搖滾樂。」

董陽孜從2010年開始推動「追魂」、「心弦」等系列音樂會,推動書法和音樂的對話。她邀請詩人朗讀詩文,並由林少英擔任作曲及策畫,推出多場音樂會。

董陽孜說,書法是無聲的音樂,線條和墨點就是音符;她相信每個人寫書法、看書法的時候,心中聽到的聲音各自不同。

2011年「誠」字雕塑在高鐵台中烏日站首度公開,之後陸續在台中市府廣場、台北101大樓、新北市政府、台南孔廟以及高雄捷運中央公園站展出。這次馬祖展出是第7站,10月將移師到宜蘭展出。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7
http://n.yam.com/msn/international/20130822/20130823702629.html


臺灣視覺藝術9月前進東歐


民生@報/陳小凌-2013年08月22日 下午22:11




圖說:龍應台部長與國美館長黃才郎與藝術家合影。國美館提供。


【文/陳小凌】塞爾維亞頗負盛名的佛伊弗迪納當代美術館,首度與臺灣進行館際美術交流,9月開展的「凝視自由:臺灣當代藝術展」,由國立臺灣美術館策展,邀請郭振昌、彭賢祥、瓦歷斯拉拜等十五位藝術家作品聯合參展,展現臺灣解嚴後九○年代以來,藝術家置身全球巨變的自身反思,觸及歷史記憶、土地情感、自我認同。


另一支前進國際知名奧地利林茲「2013電子藝術節」的藝術家團隊,由國內視覺藝術協會策展,結合年輕藝術家曾御欽、王俊傑、杜佩詩等的數位、多媒材表現形式,以「分裂—臺灣2.0」為題,從臺灣出發探索全球化時代的精神分裂狀態。策展人張晴文表示,這次結合四位來自不同國家的藝術家聯合策展,更是臺灣首度以主題展的形式參與林茲電子藝術節,之後還將巡迴至俄羅斯聖彼得堡等歐洲重要城市展出,開拓臺灣當代藝術發展的新指標。


文化部長龍應台今天表示,這兩支藝術團隊猶如累累的荔枝,串起臺灣當代藝術的飽滿實力,尤其這次能深入東歐門戶,用「情弦相扣」的心靈溝通,拓展歐洲社會對臺灣文化的了解,意義更是不凡。對於歐洲、北美會加強視覺藝術、表演藝術的文化交流,「維也納、塞爾維亞就是很重要的東歐門戶!」


國美館館長黃才郎表示,美術館「館對館」的交流效益、藝術界爆發力,遠高於藝術家個人的單兵作戰,為臺灣視覺藝術家創造更多的國際接觸機會。「分裂—臺灣2.0」九月五日於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正式登場。「凝視自由:臺灣當代藝術展」九月六日於塞爾維亞的佛伊弗迪納當代藝術館展出。


龍應台會後表示25日將前往美國洛杉磯、休士頓,視察兩地的台灣書院。預計9月3日回到台灣。龍應台說她去年到紐約的台灣書院考察,這次要到洛杉磯、休士頓的台灣書院,尤其這兩個地方都是僑胞很關心的地點,在地工作的員工,都是從前新聞局時期轉任到文化部,對文化部的業務並不熟悉;這次要帶文化部交流司同仁同行,和當地同仁進行深入的業務討論。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4:59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30822/10474520.html


新竹生活美學館沈昆川天目釉陶藝展



太陽網 (2013-08-22 12:33)
分享|




國立新竹生活美學館自8/21至9/1於美藝堂展出「沈昆川天目釉陶藝展」,作品特色以天目釉做為創作元素,巧妙地將天目釉施於大陶盤、陶壺、陶魚、陶瓶、陶杯、茶碗...等各種器皿,加上藝術創意,使作品更具價值性與可看性,歡迎民眾蒞臨欣賞。

沈昆川先生畢業於國立藝專美工科(今台藝大),多年來醉心於宋代曜變天目釉的美與奇,每日埋首鑽研各種天目釉的燒製方法。他的作品特色是巧妙地運用氧化物,使天目釉變得多采多姿而不流於俗套,作品深受好評。立法院長王金平即以他的天目甕贈予日本首相安倍晉三珍藏。

天目釉的主要發色劑是黑色氧化鐵,故有人稱黑釉或是鐵釉。「天目」本來是日本人通稱的名詞,古時候中國浙江天目山寺廟裡的僧侶使用福建建陽窯所生產的黑色茶碗,日本和尚到訪天目山寺廟,發現便愛不釋手。臨行僧侶們送了幾個黑色茶碗給日本和尚,他們帶回後為紀念天目山的發現,便將這些黑色茶碗稱為「天目茶碗」。

此外,氧化鐵在高溫時所產生的各種結晶,依色彩、紋理圖像的不同,有木葉天目、油滴天目、蟹眼天目、兔毫天目、玳瑁天目、鷓鴣天目、玳皮天目、曜變天目...等,其種類不勝枚舉。

天目釉之美,在於如璀燦星點的結晶,也在於釉彩的變幻莫測,使觀者彷彿置身如夢似幻的神祕國度,其中又以「曜變天目」最為難得,其對氧化鐵含量的多寡、黏度、釉液厚薄的拿捏、窯溫之掌控,每個環節都是作品的成敗關鍵,昆川先生以過人毅力,克服燒製的種種困難,純熟精湛的技法,不僅展現天目釉奪目的眩人光彩,更將他個人的藝術理念、熱情鎔鑄其中,重新賦予陶製器皿的新生命,其作品曾多次參與日本亞洲工藝展、日本美術工藝展等展出以及入選國家工藝獎。
piauling(滄瀳飄零) 2013/8/28 15:00
http://xor.tw/+4zcgb


巫登益 展出個人畫作




工商時報 蔡淑芬 2013年08月23日 04:10 小字型 中字型 大字型 師承水墨大師歐豪年的當代嶺南畫派畫家巫登益正在台北圓喜藝術中心舉行「墨徑‧心境」個人畫展,此次展出畫作以巫登益近一年之作品為主,題材遍及台灣、中國、美國的大山大水。臺灣美術協會理事長林聰明稱讚巫登益不僅是一位才氣的畫家,最特別是他的作品不僅有油畫的意境,還能有水彩畫的色彩氛圍。

巫登益作品屢獲我國及海外大獎,也曾在兩岸三地、日本、韓國舉辦過多次個展,2008年更當選為「當代最具影響力的華人藝術家」。巫登益除了嚴謹細膩的傳統技法外,對自然詮釋、生命理解有自己深入的體驗與看法,每當有人問他,一幅畫需要多久的創作時間,他總是回答47年。他說,一幅畫展現出他47年來畫家生涯的人生體驗。

巫登益說透過創作即能體會人生豐富之處,更藉由跳脫傳統的創新畫作展現出特有的生命力。近一年的作品,巫登益以豐富的色彩,運用自然的構圖,展現出水墨流動的意境。

巫登益「墨徑‧心境」畫展自即日起展至8月30日止,展覽地點位於圓喜藝術中心。
(6,482 views)
[更多討論] 美術藝文新聞:美術新聞、展覽與藝文新聞

"美術新聞/美術繪畫新聞/美術設計新聞2013/08/22~2013/08/28" 傳統頁面(電腦版)

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傳統桌面版 [ 登入/註冊 ]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