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把光獻給天空 ── 火焰之子杜十三 / 白靈
sherry99(sherry99) 2010/11/18 09:37
把光獻給天空 白靈
──火焰之子杜十三

杜十三是屬於火的,他是火焰之子。他窮其一生,就是不斷想盡各種方式,早一點把自己燃燒殆盡。而火是沒有形狀的,無法確知自己燃燒的模樣或方向,僅考量怎樣燃盡自己一生成為灰燼,把熱獻給世界,「把光獻給天空」。他是全身火熱之人,雖深恐燙傷他人,卻又幹盡各種瘋狂的包括出版的、藝術的、情感的、乃至涉及政治的行動(高中畢業就想組黨、威脅過前行政院長),使詩壇、藝術界、和讀者、親友、甚至社會一度都極為困惑,不知如何將他歸類或歸位。
他是一把火,但現在他已真的化為灰燼,躺在一甕骨灰罈裡,卻連燒盡他肉身的地方都從天津被誤移到南京。他因護照遺失滯留天津某旅館,當他心肌梗塞倒下的那一刻,說不定會突然想起他早已忘記多年的化學專長,如果那時有一粒硝化甘油片就好了,因為那是基本常識。而硝化甘油卻也是烈性炸藥,救命丹又是焚身之物,只是一淡一濃而已。但他可能不知硝化甘油片有「燒焦的甜味」,而且熔點是13oC,十三,他最愛的數字,也是與他一生命運最有關的開端。
他一生的熱力「燒及」詩、散文、劇本、小說、評論、造形藝術、設計、音樂等各方面。從1982年第一本書《杜十三藝術探討展》起,他就未曾規規矩矩出版過他的作品。不是封面要翻動三座門才能打開冊子的第一頁,還要郵遞給詩人、畫家,請他們回應,然後作統計,向他們報告,才算完成他的作品;要不就是打開書裡面挖一個洞放錄音帶,否則即是長卷似的折疊出一本冊子,如是在後來的近三十年裡陸續出版了詩畫集、有聲詩集、行動紀錄與論評、散文詩集、千行詩集、手工詩集等等。他的藝術行動包括作詞作曲(讀高中時期)、開畫展(大學時期)、造形藝術展、策劃1985現代詩季、詩的聲光、貧窮詩劇場、洛夫詩歌新曲發表會、弘一大師紀念音樂會、文大詩牆、清水休息站公共藝術策展等,天啊,真是「火力四射」,好像碰到「什麼」,那個「什麼」就著了火。
而詩是他一切的源頭,其餘媒介皆是它的幅射物,不,燃亮物,他以火的熱力逐步將他的狂想付諸「燃燒的行動」。而其中「燃得最亮」的應是北二高清水休息站了,迄今仍是臺灣高速公路上最「熱」最夢幻的景點,其中詩的步道和眾多發想物即是他「最火的作品」之一。他主張的跨媒介創作是全方位的,他幾近是將臺灣文創業付諸實踐的第一人,充滿了前衛的火的彩光、和翻轉自我的火之顛覆性。
對「十三」這個一般人認為不詳的數字,老詩人紀弦五十年前就曾說,它代表的是「一個最最不幸的數字!」遭逢此數字的人既是「天才中之天才」,也是「一個悲劇」,就這樣,「悲劇悲劇我來了/於是你們鼓掌,你們喝彩」(見紀老〈6與7〉的自況詩),這些詩句彷佛也可拿來預言杜十三這一生。他,1950年出生於台灣南投竹山濁水溪畔的濁水村,本姓杜,排行十三,襁褓期乏人照料,常被置於院子與雞群爭食米糠,常被啄得大哭,不得已被過繼給鄰近黃姓人家當養子,取名黃人和,從此開展了他不一樣的人生。其養父是總舖師也是漢文私塾老師,管教嚴厲,入小學後就得練書法、用閩南語背誦唐詩宋詞、作五言絕句與律詩。小五受國小老師影響,大量閱讀世界文學名著,畢業前就讀了五百本簡易本和半文言本。
初中時隣居搬來有兩千冊藏書的一家人,從此擁有了免費圖書室。初二時英文老師送了他一本佛洛伊德《人格論》譯本,由此開始親近思潮經典。進入台中一中後,竟在圖書館裡發現每一本文史哲書籍的借書卡上均簽有「李敖」的名字,令他相當震撼,從此更加發心努力閱讀,舉凡威爾杜蘭、馮友蘭、卡夫卡、海明威、杜思妥也夫斯基、艾略特等哲學、文學大家的作品,皆於高中時期鯨吞虎嚥似地讀完。那時的國文老師胡楚卿(筆名楚卿)見他作文寫得太好,曾在簿上大批「不要抄襲」等字,後來才改正對他的看法。高二時(1968年)他在校刊上發表近四萬字的〈論人類存在與本質的來去〉一文 (也收入《杜十三主義》一書中),引發討論,文友紛紛來信加油打氣。此外,他還擔任合唱團團長,於老師指導下,也開始自修作曲。
大學時讀師大化學系的他,最想讀的其實是建築,因為得知門得列夫發現元素週期表是得力於音樂的修養,因此他把「讀化學」也當成一種「跨領域的體驗」。那時他輔修藝術、擔任美術社長,曾為了追女友,在學校一排牆上寫滿詩句。1973年二十三歲時他就通過審查,在當時的美國新聞處舉行個人畫展。由於他是一把火,常常控制不住自己的熱情,大學時代當然情史豐富,於是乃借畫展及生日派對策劃了一場「愛情告別式」,於七天的展期內,每天安排一位交往過的女友到會場來擔任招待,並有意出示他將「情歸何處」(當然是日後的太太),然後藉「酒醉」及嘔吐從眾女性中遁逃。
那時影響他最深的是羅素的《幸福論》一書,其主張的「健康、愛心、美感與勇氣」是「使靈魂自由也符合道德」的「四根柱子」之說法,大大啓發了他。從此他瞭解到只要是健康的就是道德的,不健康的就是不道德的;因之凡能發揮愛心、追求美感、勇敢而非懦弱的一切觀念或行動就是道德的,否則就是不道德的。這也遙遙呼應了他最後一本書《杜十三主義》所倡議的「悲憫」(互動互濟)、「創意」(各種「敢」的展示)、「智慧」(融合差異)的主張,但也可視為古訓中所謂智(智慧)、仁(悲憫)、勇(創意) 的後現代說法。也就是林林總總這些一連串偶發的際遇,乃都成了他日後能火旺燃燒的薪材和能源。
女詩人古月早在1982年談到杜十三的第一本書時就說他是「一株突變的樹」,總不按時令「開滿各色的花」。但這株樹卻是火燙之樹,「突變」並非他所願,而是「十三」這個數字帶出的命運使然,以及日後無數際遇、貴人相助(高信疆、瘂弦、李錫奇等),加上一路努力、又勇於「自燃」所致。
他在《火的語言》一書中曾說:「光是沉默的/光/是懺悔過的火//在向上燃燒的過程中/懺悔的火把灰燼還給大地/把光獻給天空……」,而今年正是他這一生最發光發熱、也是他以光獻身以灰燼還給大地的一年,一切像是準備妥當了似的。春天他在文化大學當駐校藝術家,用銅鑄雕字的方式為幾十位詩人豎起了一整面詩牆,還舉行了隆重的揭幕儀式。六月九日,他寫於四、五年前的傳記,三萬字〈濁水溪的倒影——杜十三自傳〉(既是成長史、也是懺悔錄和感謝記)一文PO上網。六月十九日,他厚近五百頁的《杜十三主義》出版,還附了十二首自行作詞作曲的CD有聲詩唱片。此書以及他二十五年來悲憫的諸多行動(認養孤兒、請「街友」用餐、輔導許多憂鬱症者),使他獲得周大觀文教基金會頒發「2010年全球生命文學創作獎章」。在頒獎典禮上他還來個即興演出,要臺上包括南方朔、陳曉林、我等眾人穿上白袍,由鄭愁予贈予跪在地上的他一株艾草,以象徵傳承,沒想到是最後的一贈。八月底他應邀至北京大學演講他的跨媒介理念,九月上旬《創世紀》詩刊最新一期登載了他一系列視覺藝術創作的彩色專輯,可惜他自己都未及回臺目睹,就走了。
攝影家陳文發兄說,就在《杜十三主義》出版前一星期,他曾陪杜十三到淡水的河岸散心,杜十三突然對他說:「如果可以一個人到很遠很遠的地方去旅行,就死在半路上也很好。」這很像小說中男主角與他人的對話,陳文發當時聽聽只是笑笑而已,接著杜十三又補了一句:「不過我可以活到九十九歲!」但前一句玩笑似的話,沒想到竟一語成讖。這使我想起就在那前後,他邀我到作曲家李泰祥住處去拜訪,給正為巴金森症所苦的窮音樂家加油打氣,因為連請他製作音樂的大企業都不知他的窘境。李泰祥租賃於景美,我們一到那裡才知,現在正熱心照顧他的一位女士,就是因為聽到李泰祥譜曲、杜十三作詞的臺語詩〈自彼次遇到妳〉後,大為感動,即自願就近照料行動極不便的他。沒想到那一次杜十三的拜訪,竟成了向好友的告別。
其實二00五年之後,為了照顧家人,毅然自諸多總監與企劃等職位退下來的杜十三即過得相當清苦,恐嚇謝長庭事件即在那年十一月發生。此後他也曾力圖行銷「杜氏香腸」、「杜氏藝品」,但都未成功,卻從未氣餒,仍繼續著其各類形式的創作。他始終服膺著美國傑佛遜總統的一個信念,我們這一代生命的真正目的都是為了想盡辦法,讓下一代能「快樂的寫詩、唱歌、跳舞與畫畫」。今年十月六日,他都走了二十一天了,很多朋友還收到他用「doing13o」的信箱帳號發給大家的email,標題是:「還為了五斗米折腰?」很像他走了後仍尋大家開心、調侃一下我們這些世俗人似的,一打開,才知他的信箱被盜用了。他在天堂,應該也將會心一笑吧?
Type(Type) 2010/11/18 11:38
sherry99 寫到:
他都走了二十一天了,很多朋友還收到他用「doing13o」的信箱帳號發給大家的email,標題是:「還為了五斗米折腰?」很像他走了後仍尋大家開心、調侃一下我們這些世俗人似的


這個垃圾信的小插曲很溫暖。

引言回覆:
一打開,才知他的信箱被盜用了。他在天堂,應該也將會心一笑吧?


Mail 偽造分成兩種:
1. 純粹被盜用: 就是帳號、密碼整個被偷取。
OR,
2. 只有 header 偽造: 純粹 RFC822 偽造標頭,一般的伺服器都區分的出來。

垃圾信業者的方式,通常是後者。
(3,696 views)
[更多討論] 藝文工會-[藝文工作者、美術文字SOHO工作者-勞保健保眷保團保]

"把光獻給天空 ── 火焰之子杜十三 / 白靈" 傳統頁面(電腦版)

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傳統桌面版 [ 登入/註冊 ]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