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特別報道]中國形象標志可能不再是“龍”
Ys(影宿) 2006/12/8 20:39
8) 8) 8) 😈 😈 😈

核心提示: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吳友富正領銜重新建構國家形象品牌,中國形象標志可能不再是龍。他認為,包括“龍”在內的一些中國形象標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誤讀誤解或別有用心的歪曲。

晨報訊 中國形象標志將來可能不再是“龍”,由上海外國語大學黨委書記、上海市公共關系學會副會長吳友富教授領銜,重新建構和向世界展示中國國家形象品牌這一重要研究已正式被列入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規劃課題立項。

從古到今,龍一直作為中國形象的一個代表性標志而為中外所普遍認同。中國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龍的傳人”而平添了幾分自豪感。然而,“龍”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認為是一種充滿霸氣和攻擊性的龐然大物。“龍”的形象往往讓對中國歷史和文化了解甚少的外國人由此片面而武斷地產生一些不符合實際的聯想。

考慮到包括“龍”在內的一些中國形象標志往往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招致誤讀誤解或別有用心的歪曲,吳友富建議,中國國家形象品牌可以在空間上分塊,在時間上分段。在顧及歷史因素的同時,考慮當代的時代特色,考慮到中國各民族、各地區的不同文化特色與特征。此外,還要有所考慮到民族、宗教信仰和地域文化等因素。

吳友富指出,西方世界對東方佛教和儒家文化是心存偏見的。而其實中國的儒釋道三家,追求的是修身養性,倡導的是以民為本,天人合一,充分體現出了人性。因此,在重塑和構建中國國家形象品牌時,應該非常重視和積極挖掘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正面形象和積極元素,做到古為今用,推陳出新,重塑出能夠真正代表當今中國形象的標志物和載體。

就中國國家形象品牌構建的實現途徑,吳友富表示,要通過大力宣傳、挖掘和闡釋類似“龍鳳呈祥”、《清明上河圖》這樣的中國歷史上的現實主義風俗畫卷,來形象化地表達出中國人民與生俱來的追求美好、祥和的理念與民族文化底蘊。

據悉,這個課題如果完成,所塑造的中國國家新的形象標志,很有可能將被國家有關部門采用。 通訊員繆迅 宋杰


--------------------------------------------------------------------------------


今日追訪 網上傳出一片反對聲
  龍有可能不再是中國形象的標志,消息一出,立即引來了很多人的關注。今晨8時,在某網站上,有關本新聞留言已達405條,其中,持反對意見的網友占了絕大多數。

  一位在德國生活多年的網友表示:“我並沒有感覺到德國人對于龍這個概念的誤解。很多國家都有自己值得自豪的象征,比如德國和俄羅斯的熊,美國的白頭雕等等。我想,德國、俄羅斯並不會因為我們對熊的印象而改變他們的標志。”

  還有網友認為,中國的“龍”不應譯成“Dragon”,問題不是中國龍本身,而是應給中國龍找一個更合適的英文名字。

  在反對聲中,也有少數網友持支持態度:“我不喜歡把不存在的動物作為圖騰,那代表著虛幻和沒有未來。”(法制晚報文/記者楊章懷)

圖文並茂~來源于此: http://news.163.com/06/1204/02/31FD09GV0001124J.html
(1,379 views)
[更多討論] 聊天版:生活資訊、談天說地、閒聊等一般討論

"[特別報道]中國形象標志可能不再是“龍”" 傳統頁面(電腦版)

首頁 繪圖設計 工作閒聊 比賽活動 美術討論 標籤 圖片
傳統桌面版 [ 登入/註冊 ]
© Vovo2000.com Mobile Version 小哈手機版 2024